欢迎进入海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院之窗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
    发布日期:2018-08-21 13:46:54    点击率:次   来源:本站

12天,288小时,17280分钟,3300多公里跋涉——轮渡、火车、大巴,连天暴雨一路上遇到山洪、塌方,这些周折与年轻的志愿者们心中的渴望相比,都不算什么……这已经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第二次赴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下科巴村支教了。科巴村地属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坐落在与海南相距3000公里之外的青藏高原,海拔3600米的黄河北岸;从群阿高速下行还要翻越层层大山,历经四个半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从2015年元月起,凯博爱心志愿联盟利用每年寒暑假各一个月的时间,对科巴村150多名学龄青少年义务补课,四年来从未间断,获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村民欢迎。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生工作部在校党委、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从2017年暑假开始与凯博爱心志愿联盟合作,将本项目纳入暑期三下乡项目,2017年获得共青团中央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奖项,2018年暑假得到团省委大力支持,获得海南团省委重点三下乡项目。本次活动由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荣副教授、向广宇副教授带领全校8位志愿者奔赴科巴,开展为期12天的教育扶贫、社会调研和理论宣讲社会实践活动。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剪影

刘荣老师与高中生座谈

 

四年支教路

暑假的科巴村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有种美丽的声音打破了高原的宁静。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脆的读书声在院子里回荡。也许没有课桌,没有板凳,没有一间像样的教室,但是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了。上课的时候面对着一张张渴望知识的面孔,澄澈的眼神,一次又一次的击中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的志愿者钟思婷在日记中写道。连续四年的义务支教改变了科巴的面貌,200多位志愿者接力服务,结出硕果累累。在每一位志愿者的经历中,伴随着寒风中飘舞的雪花,夏日里金黄的麦浪,有多少次灶火前激烈的争辩、庭院里暖心的分享,总结会上被带队老师批评后万念俱灰的沮丧,有多少小炕桌上一份份工工整整手抄的试卷?四年艰辛守候,四年砥砺奋斗,每一位志愿者在服务期内忠于职守,默默耕耘,如春风化雨,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被大山阻隔、素昧平生的藏族孩子。据统计, 2017年高考,科巴村有13名考生被中央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打破了六年以来0的记录,2016、2017、2018年科巴考生参加化隆回族自治县会考中考成绩平均成绩分别为256分、291分和324分,逐年大幅上升。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已经决定将科巴村支教活动纳入学院实践教学长期项目,科巴村建成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举措为大学生跨省开展教育扶贫和志愿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剪影

志愿者在上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国情调研是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支教的同时,志愿者还对科巴村近几年来的村容村貌以及村里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观察和访谈,包括道路的硬化、垃圾的处理、村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还重点对科巴村农业机械化情况进行了调研。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据志愿者刘维军调研,全村共有手扶拖拉机50多台,每家都有脱粒机,由以前的牛力耕地变为现在的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正值农忙时期,金黄的小麦延绵数里,丰收的景象让村民们喜出望外,也令我们的调研人员切实体会到了农民对农业深厚的感情。科巴村采用人工收割后脱粒机脱粒即半机械化收割和机械化收割即用收割机收割相结合收割的方式。收割机可以直接将麦秆切碎,村民们则将其收集起来在冬季喂牛羊等家禽,减少二次劳动,给农民减轻负担。另外,来自新闻学的王实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军,用摄影机镜头记录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细致入微地记载了志愿者不远万里奔赴大山深处深入藏区支教生活场景和工作情景的点点滴滴。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们收获了课堂上学不到感悟和体会,刘维军同学在报道中说“农民生活好,日子过得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科巴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展,显示了党和国家对改善国计民生的重视”;黄志敏同学写道:“临别前夕,更是不能放松,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力做好应做的事,用真心传递爱心。用行动写下:爱心认识世界,乐善提升自我”;钟思婷说,“志愿活动不需要耀眼的舞台,志愿活动只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可能是贫困的村庄,可能是偏僻的山林。志愿者们不需要闪亮的灯光。志愿者只活跃于需要他们的地方,可能是山区的孩子,可能是急需帮助的人。”这次跨省调研活动让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充分领略到祖国的壮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和成就,更培养了志愿者们对志愿精神和志愿理论的正确认知。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剪影

 志愿者开展调研 

 

点亮大山深处的中国梦

在大山深处的藏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贯穿在教育扶贫志愿活动中的主题。志愿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精心设计方案,用“一场讲座”、“一首主题曲”、“一场仪式”将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诠释在支教过程中。

8月2日晚,天降大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志愿者听讲座的热情。或许,这样的环境,更能让志愿者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而浴血奋斗的艰辛。一个志愿者用伞给投影仪遮住雨,其他志愿者围着屋檐静静地看着“大屏幕”。目光的另一端,是向广宇老师从中国近现代发展路径出发,倾情讲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向老师从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结合他在井冈山的学习经验,向我们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艰苦历程,引导志愿者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志愿者深切体会到自己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重任。此情,是志愿者“入脑”“入心”的国家情;此景,是志愿者冒雨学习党史知识的科巴景。

7月30日星期一,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国歌,鲜红的五星红旗在科巴的上空冉冉升起。志愿者和小朋友的目光,一直随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投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小小的教室里响起了嘹亮的歌声。这是志愿者们在科巴开展的自国主义主题教育的“一首主题曲”。小学的小朋友,用自己漂亮的小手,撑起了一个个温暖的“家”。而他们的心里,则有着一个伟大的“国”。鲜艳的红领巾、标准的少先队员敬礼,就是山村少年的“中国梦”。“点亮大山深处的中国梦,是每个志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看着同学们渴望得到力量的眼神,我们知道,他们,本来有梦。而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引导者”,志愿者刘维军深情地写道。 志愿者们纷纷表示,“爱祖国,要爱祖国的山河,爱祖国的土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有我们志愿者的身影”。年轻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大写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和眷恋。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剪影

志愿者冒雨聆听向广宇老师爱国主义主题讲座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剪影

志愿者带领小学生向国旗敬礼

 

跨越山和海的志愿情

8月的科巴是收获的季节,“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是科巴村民收获粮食的季节,科巴孩子们收获知识的季节,更是志愿者收获深情的季节。秋雨潇潇,却不萧瑟,寒风泠泠,却不料峭。泥泞的乡村小路,迎面而来的几个还没有上学的小孩,总会用汉语含糊不清却又热情地大喊着“老师好”!放牛的大娘,向志愿者弓腰,用藏语热情地问候。借宿东家的科巴大爷,一大早就为志愿者送来了刚出炉的馍馍,课间朗朗读书声中,总有小姑娘、大婶,羞涩地递过来刚挤的牛奶和热腾腾大大饼。志愿者们永生难忘,凌晨两点,村里的老人们迎候在村口,为晚到的志愿者献上的洁白哈达……清香的馍馍大饼,圣洁的哈达,就是科巴人对志愿者情感最真挚的感恩和祝福,也是对志愿服务最朴实的肯定。

志愿者们十分珍惜短暂的服务时间,到达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争分夺秒的高强度工作。教室里,庭院中,到处都是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教学,备课,批改作业;研讨、总结,整理内务;帮厨,拍摄,写稿件,各种工作应接不暇。团队每天的饭菜都需要大家共同完成,今天你帮厨洗菜切菜,那我就主动承担起洗碗的工作,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一顿简单的美味包含着每个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尽管有时会想起家中饭来张口的生活,尽管脑海会回味起家里香气扑鼻的菜肴,但每个志愿者都分外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块馍馍都有村民的感谢,每一顿餐食都有同伴的付出。这就是奉献,志愿奉献村民的同时,我们也被村民所回馈;付出奉献同伴的同时,我们也被同伴所回报。

课堂上,藏族学生一笔一划,稚嫩的笔迹,写下的是答案,写下的也是梦想。下课后,志愿者是“大朋友”,与小朋友结下难舍难分的情谊:从“海的那边”到“山的那边”,从三角梅到格桑花,从大轮船到草原和牛羊……虽然偏远农村生活简陋但志愿者干劲十足,精神饱满的课堂,甘之若饴的大锅饭,塑料盆接着雨的大通铺,都为志愿者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志愿生活里饭菜单一粗犷,但志愿者享受其中,在他们看来,精神上的满足远远高于物质里的需要;“不需要鲜花,不需要掌声,不需要记住我们的名字。志愿支教本身就是爱的凝结,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我们希望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爱,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将这份爱传承下去。”志愿者钟思婷这样理解这段经历。

不知不觉,在这短短的支教时间,志愿者们已和科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志愿者们不得不暂时和科巴说再见。然而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志愿者们会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关注科巴,关注支教事业,关注志愿活动;得益于这个暑假中的收获而受益终身。

科巴,不说再见!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剪影

 钟思婷为索南尼玛辅导作文

从海南到海东:跨越山和海的深情——海南师范大学“陆海相依 再飞青琼”理论宣讲与教育扶贫实践活动剪影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青海团队